? 賦能實體經濟已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使命,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,智能制造更是成為“風口”聚集地,產業機器人的發展勢頭特別強勁。服務機器人、建筑機器人、農業機器人等等……一些企業正在加快著機器人全產業鏈的布局,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打造新的競爭優勢,讓“中國制造”走得更遠更前。
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,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。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~2020年)》提出,力爭到2020年,一系列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,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,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,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。
據了解,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,將組織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,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先進適用綠色工藝、技術、裝備改造傳統產業,促進傳統產業安全、綠色、集聚、高效發展。
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,智能制造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。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方面,我國將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,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,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。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,拓展“智能+”,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。
在業內看來,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已經成為制造強國的關鍵,也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之一。巨大的市場空間下,中國企業也在加大投入力度?!?br>